报名人数298905
资讯中心 > 课程相关资讯 > 技工技能类 > 形象设计资讯 > 美容培训资讯 > 把人事管理学精

把人事管理学精

时间:2015-11-26 09:11 来源:www.xue5156.com

  随着人事理论的发展和人力资源学说的更迭,人事理论愈加丰富、传授理论的人愈加泛化,从而,对于人事管理精髓的理解也就越来越模糊。所以,把人事管理学精,应成为我们始终应该铭记的原则。

  首先,不要在学科名称上避重就轻。

  很多人,特别是所谓的“学者”们,都在争辩“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及与“人力资源开发”之间的关系,其实,称呼是次要的,主要懂得其发展的历史及其观点就可以了。换句话说,你就是挂着多好的部门牌子,还没有干人事,那也是徒劳的。所以,真正干人事,才是真格的,至于是否称呼“人力资源部”还是称呼“人事部(处)”没有绝对的差别。

  其次,人事管理的首要精髓,是匹配。

  人与人的匹配;工作与工作的匹配;人与工作的匹配;团体与团体的匹配;不同领导者之间的匹配;不同企业的匹配;不同市场及政策环境的匹配;等等。把每个匹配要素都应该认真分析和对比。进而,在静态匹配的基础上,赋予动态的匹配。(王全一 原作)

  再次,不单在于理论与经验的“精”,重在自己辨别能力与应用能力的精。

  把能力培养好是关键,把眼界提高了是境界,把知识掌握好是基础。这里所说的是三者合一而对于实践和个人提高所具有的合力的作用,是一种创造力,是一种创造的成果。

  因为对于人及人的团队来说,是一个的复杂的多面体,人事管理工作忌讳的就是对于这种多面体的片面分析的偏差,人事管理工作的偏差,不像产品生产那样容易弥补,所以,需要全面和成熟的能力。而我们目前很多人事管理者(工作者和理论者),多以自己的浅薄能量来偏差地估计对方,而客观上,其偏差的显现又无法呈现或不容易发现,这些就带来了诸多的隐形的不良循环。因此,从事人事管理工作的人士,还是应该达到基本的水准才好。

  最后,应该把人事管理的境界层级再明确。

  1、学会看个体的人;

  2、学会看团体的人;

  3、学会把个体的人和团体的人放到业务体系和流程中去看;

  4、在“看”的基础上,学会“管”;

  5、学会在狭义的“管”的之外,放到更多、更大、更广的事件、人群和环境中去看和管(如战略的意识);

  6、在单个企业人事管理的基础上,接触同行业的多种规模或其他复杂的情况(的企业);

  7、跳出同一类行业,接触多种行业的企业之人事管理;

  8、学会在管理的基础上对于单个企业自身的诊断;

  9、学会站在多种企业的人事管理规律的基础上的咨询;

  10、学会把自己的实践多次地、反复地与理论结合;

  11、学会讲出自己认知的理论和讲出自己总结的经验;

  12、能够提炼和创造出自己独有的案例和理论,并得到认同。

  总结概括来,就是:看(单个企业)——管(单个企业)——多类企业——诊断(单个企业)——咨询(多企业)——讲授——创造。

  如果从层次面来说,应该是:业务(主要是企业的运营)——人事——综合——战略。

  学精历程中,应该注意的是:

  1、不要单纯注意某种时髦的方法或宣讲,应该重视实用的和基础的方法;

  2、不要单纯注意某些模块的、某类书籍的讲解,一定要注意知识的系统性,这是避免偏差的根源性所在;

  3、不要单纯寄希望于某人或某些书籍、或在某些大企业锻炼,那些都不很现实,还是要自我反复地学习,结合实践地看书、结合疑问地求教;

  4、不要幻想一两本书籍就能够成“精”,就是一本书,也要反复精读和消化,并与实践多结合;

  5、不要自满,直到你看到真正的咨询师,并体会到他们的内涵后,可能才开始顿悟、开始新的最真实的学精的起点。

  什么状态,才是正确的学精的状态呢?

  就是:当你越是深入思考的时候,越能够向深度进军,比如,在学习和工作中,对于“冰山模型”的体会会越来越深、越来越清晰的时候,你的状态和感觉,就是真正地找到了。

  人事管理,也需要悟性和天赋,但更需要勤奋。

  祝愿您学精!

  祝愿您成为精英!

  (2012.1.28 草拟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