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人数298782
资讯中心 > 课程相关资讯 > 技工技能类 > 设计资讯 > 服装设计资讯 > 中国服装价格之战:更便宜还是更贵

中国服装价格之战:更便宜还是更贵

时间:2015-11-26 09:11 来源:中国纺织报

         2011年10月20日至21日,首届中国服装大会在北京举行。此届中国服装大会正值中国服装协会成立20周年之际,组织者藉此契机把一直以来分兵作战的男装、女装、童装、内衣等各个专业委员会年会整合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大会,其间一头一尾的联合大会加上“八大力量”的平行会议让听者受益匪浅,但是曲终人散之际,有一个讨论却出乎组织者意料之外地扩展开来——那是2011年最敏感的关于价格问题的讨论,这次大讨论与2011年初的奢侈品大牌在国外卖得便宜、国内卖得贵的讨论如出一辙,有权威人士认为:中国服装企业外销卖得很便宜(只是加工价格),内销品牌却卖得很贵,据说,很多消费者反映买不起中国自己的品牌了。


        一时之间,中国服装品牌到底要卖得更便宜还是更贵成为人们争议的焦点。绝大部分消费者希望国产品牌更便宜一点,而在中国服装领域却出现了两派,其中一部分品牌在往更贵的方向上努力,比如:白领;还有一部分品牌正在试图卖得更便宜,比如:凡客诚品。

        争议背后:金钱最终会流向对它们最有利的地方

        关于中国服装品牌在商场里卖得太贵的问题终于在2011年年尾开始真正地争论起来了,以前也有过类似的声音,只是主流媒体没有太过传播,因为整个产业的主旋律是转型升级。今年,商场里中国本土服装品牌的价格依然高高在上,而消费者的钱包却明显跟不上品牌涨价的步伐了,于是他们开始正面说“不”了。就像2011年热议的房地产泡沫一样,中国服装零售价格的泡沫论也随之产生,人们开始对服装品牌的零售价格产生质疑。

        有人为中国的服装品牌算了这样一笔账:中国服装品牌定价的倍率一般在5以上,有的达到8,甚至到10,当然还有不便言说的更高倍率。有人把这么高的倍率归罪于库存太高,品牌必须用高定价才能把库存的损失弥补回来,对此,东华大学教授卞向阳认为:“以高倍率定价来对付库存无疑饮鸩止渴。库存是服装界的另一种泡沫,只有减低库存才是王道。”

        也有人把服装定价的高倍率归罪于商场环节扣点太高,据悉,一般商场的扣点在20%~30%之间,有的商场甚至可以达到50%,同时为了应付商场的各种促销行为,品牌们不得不把产品定价的倍率提高。所以,就形成了商场的折扣越来越高,而消费者越来越买不起的现状。对此,有一些权威人士曾经做过私下的探讨,比如有没有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介于百货商场和批发市场之间的,这种商业模式可以满足中国广大中低消费者既要求平价又要求高质的起码需求。有人认为他们已经找到了这种商业模式,那就是大型SHOPPING MALL模式,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是:中国成功的优质平价的SHOPPING MALL并不多。

        因而,有媒体开始请专家为中国的消费者普及服装专业知识了。但是,对于专家来说,中国服装品牌应该更便宜还是更贵的争论,简直是一个让人有点啼笑皆非的悖论。他们觉得这种讨论纯粹是没有专业知识惹的祸,说白了就是鱼和熊掌能是一个价吗?

        有服装咨询专家认为,人们对于中国本土服装品牌价格高低的争论缘于对于成衣工业和时装产业的混淆,成衣业实质上是一个工业化概念,就是在现代化机器设备条件下,在流水线组织方式管理下,高效快速地生产出市场上需要的产品。你可以对成衣计较成本,但是,对于以设计与创新竞争为主的时装业,成本不再是一个重要的,至少不是基本的竞争因素。他们通过在设计与创新领域以及品牌时尚形象方面不遗余力的投入,在时尚潮流引导上构成了针对于低价成衣产品的绝对竞争力和对消费者的强大影响力,在这个时装市场上,时尚消费者对每季按时推出的,新颖时尚的创新时装爱不释手,这种爱让他们“几乎忘记了成本”!

        于是人们豁然开朗:中国消费者之所以津津计较于中国服装品牌的价格问题,是因为他们对中国服装品牌的爱还不足以让他们“几乎忘记了成本。”

        那么,相比于服装的品质和创新来讲,中国服装品牌们在价格上是不是走得有点着急了呢?

        你会发现,商家和消费者的斗智斗勇从来都没有停止过。中国有句老话叫:买的没有卖的精,现在这句话将面临改写,因为消费者已经变得越来越聪明了,金钱最终会流向对它们最有利的地方。